第(1/3)页 吴国多湖泊河流, 实属水土丰美之地。 秋末时,市场上绢布蚕丝忽然吃紧,价格一涨再涨, 甚至有短短一日就暴涨十数倍的。 一时间蚕丝布匹市场水涨船高,一个个商人老板们都捂紧了自己手上的存货, 轻易不敢随便卖了出去, 就怕自己前脚刚卖, 后脚就又猛蹿好几个高坡。 于是恶性循环,布匹市场的价格更加稳不住, 直线上升之势谁都压不住。 上面的需求带动下层的生产。 见有利可图, 养蚕的大户或散户们当机立断, 赶紧抓住最后的机会,在秋日结束之前种下去更多的桑树,准备来年养更多的蚕。 要种桑树,自然就要占去原本用来种粮食的地。 可想到现在比粮食不知高出几十倍的蚕丝布匹,所有人内心都是火热的。 种不了粮食能如何?费心费力地种粮食, 还不如多种几棵桑树,来年多养几簸蚕,挣来的钱可够你买满仓粮食的哩!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因为想要种几颗粮食就错过了这样挣钱的绝佳机会。 商人百姓们能挣更多的钱, 交更多的苛捐杂税, 官府自也乐得轻松自在,还有更多的油水可拿, 何乐而不为? 一时间,整个吴国的桑树种植面积骤然增加。 隔壁的郑国看得眼热,可看看人家,山清水秀土壤肥沃。 再看看自己,漫山遍野都是些黑疙瘩硬石头, 便是铁矿铜矿丰富,也不能全都弄出来变成钱啊! 正当郑国眼红的时候,他们国内来了一队据说是来自大洋彼端的“洋人”,这些洋人忒是古怪,长得跟北方的蛮子似的,眼睛头发却是五颜六色的,一嘴叽里呱啦的鸟语没人能听懂。 好在其中有个洋人颇有因缘,曾学习过中原人的语言。 这些洋人是从什么鹰什么哇的地方来的,说是想要来一次全球旅行。 说到这里,郑国人就不由得一巴掌拍在矮桌上,来了吹牛的兴致。 你说奇怪不奇怪,这群叽里哇啦的洋人居然说咱们脚底下踩着的是个大圆球! 是圆球咋就没人掉下去呢?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这群洋人疯疯癫癫的,可他们也带来了许多神奇的东西。 什么完全透明的“玻璃”啊,什么能搓出泡泡,还能洁净身子长留芳香的“香皂”啦,还有用铜铁打造的有九个格子的“火锅”,能冲上天空开出花来的“烟花”,等等等等。 这些个“西洋货”闹得整个郑国都沸腾起来了,再也没人计较这些洋人疯不疯怪不怪的。 有那聪明的人物,立刻就从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商机,连忙上门求合作。 当然,刚开始肯定是怀着“强龙要压外来蛇”的想法,想要不费丝毫钱币就直接把方子抢过来的。 可惜那几个洋人也不是傻子,囔囔着如果不尊重他们的“科技成果”,他们宁愿带着自己那颗宝贵的大脑共奔“天堂”。 鬼知道什么叫“科技成果”什么叫“天堂”,反正就是不正儿八经合作共赢,人家就要死要活! 没办法,这些都是独一份儿的,更鸡贼的是这几个洋人根本就不把方子记在纸上,都留在大脑里。 等到开始生产的时候鬼心眼儿贼多的洋人们也要求建立单独的“厂房”,然后分流程让“应聘”的老百姓单独做一个活儿。 老百姓们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不会认,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个什么东西出来,想要套秘方的人根本就没辙! 也不是不能徐徐图之,比如说安插些自己的人潜伏进去,挨个挨个“厂房”的偷师。 然而这几个洋人心眼儿不是一般的多,人家就坚持只要穷得抠脚的贱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