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你留下-《中医许阳》
            
            
            
                
    第(2/3)页
    医院里面的工作人员全都尴尬地笑了,因为他们是全程看着的,有些心虚啊。
    没能泡成茶的小吴,摸着下巴奇怪地问:“许大夫是怎么了,平时不是挺和气的嘛?这怎么还跟小孩子较上劲了?”
    汤承祖大夫摸了摸下巴,眯着眼睛说:“我怎么看着像有仇似的。”
    小吴纳闷问:“跟谁啊?”
    汤承祖没好气说:“当然是跟人家爸妈了,难不成还能跟这么屁大的小孩有仇啊?”
    小吴琢磨一下,好像也是,然后就奇奇怪怪地看着许阳了。他把目光收回来,可脸上仍不减困惑。
    最后他摇摇头,走开了,可刚走出两步,却又忍不住看了一眼许阳,他发现许阳医生竟然在笑!
    ……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梁艳同志基本每天都会来这边,一直在跟朱老请教虫类药的适应症,还有相应的科学原理。
    当然,在这里面也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组方。
    中药其实比较少见单味药治疗某一种疾病的,虫类药也是如此。比如治疗瘫痪,虽然虫类药是可以入络搜剔,但也是需要其他药物一起发挥作用。
    但是西医的研究却不是这样的,你既然说蛇对治疗乙脑后遗症有用,那这里面肯定存在某种有效物质啊,他们得从这里面把这个东西找出来。
    这就是逻辑所在。
    那你说其他中药也对乙脑后遗症有用,就比如许阳他们开给刘小弟的方子,就涵盖了很多。
    他们也会对其他的中药进行研究,但随后他们会发现这里面没几个药是有效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大科学家,为了治疗某种病,研究了几百种传统中药方子里面的中药,结果发现有效的中药竟然没有几种。
    但是这些没用的药放在中医手上,却常常能出现很不错的效果。
    所以科学研究一定要更加关注中医组方的研究,而不是单味药的研究。
    只是在这一点上,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后世,做的都不是很到位。
    尤其是在这个刚刚开始的年代,更是如此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朱老只能选择求同存异了。所以他选择了针对性比较强的几种虫类药,蜈蚣,乌梢蛇,还有僵蚕,还有广地龙。
    其中乌梢蛇,朱老选择了炙乌梢蛇和乌梢蛇两种,看看炮制和未炮制的乌梢蛇会不会检测出不同的有效物质来。
    朱老也邀请过许阳加入,只不过许阳却兴趣缺缺,朱老也就不强求了。
    一周后,在朱老与梁艳带来的团队讨论的正激烈的时候,刘家人又来了。
    见许阳在这边,刘父刘母匆忙过来:“许医生,许医生啊。”
    许阳回头,见是这几人,他点头微笑,伸了伸手:“请坐,怎么样了?”
    刘父抱着孩子,有些激动地说:“能说话了,能说利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