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又是忙碌的一天。 赵兰把摘回来的柿子,削了皮,放在太阳地下晾晒。赵菊赵秋都觉得很好玩。一个个跑得溜溜的,帮忙晒柿子。 太阳很好,眼见着柿子的最外面一层果肉逐渐变硬,变色。 柿子太多,家里的竹匾都不够晾晒,赵兰又请了石头叔砍竹子,把竹子劈开来,做成篾片。也不做成竹匾了,时间不够,等竹匾做好,柿子估计都熟透了,做不了柿子饼了。赵兰把劈好的竹片,直接搭在石头上,柿子晾晒在其上。这样做简单,但,不利于天气突变,柿子收回屋要费段时间。如果是竹匾,俩人一搭就抬回去了,竹条,只能一个个收柿子,很费时间。不过,赵兰本也没什么事做,也不怕麻烦。今年,因为做柿子饼做得急,只能如此,待到明年再想做柿子饼的话,就提早编几个竹匾待用。 这几次活,都是请石头叔做的。赵兰发现,石头叔人真的很好。石头叔身材魁梧,力气大,人和气。他虽然身壮,但为人并不粗鲁,其做事反而很细心,话不多,但理解力、领悟能力很强。你跟他讲,要做什么东西,怎么做,东西是个什么样子,要达到什么要求,他立马就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再照着他的理解,细细的问你几句,你要做的东西,他就都能照着你的要求,给你做出来,有可能比你想象的还好。也许,他天生手巧,但不可否认他人很聪明。 赵兰心里就寻思着,以后要用个什么工具,可以商量着石头叔,沟通没有障碍就是好。 赵沈氏也是位比较开明的妈。她看着赵兰,天天的天做这个,弄那个的,也从来不反对。当然,赵兰弄的东西都没花钱,而且还赚了点钱。自从,柳老太爷给哥哥的复习资料起了作用,并且哥哥考中了秀才,赵沈氏便更是对赵兰放手不管了。 能赚钱又不惹事,还管什么管。 所以,这几天,赵兰天天在忙着上山摘柿子,回家削柿子皮,赵菊、赵秋负责把削好皮的柿子,放到竹条上晾晒。 很快,前院铺不下,铺到了亭子西边空地上。经过的邻居都笑话他们,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柿子晒太阳的,劝她们别把好好的柿子整坏了。赵兰不理他们,赵菊却总不服气地,喜欢跟他们对上两句。当然,大人说说笑笑不当回事,小孩说说笑笑立马就忘了。 最后一批柿子运下山,第一批柿子,已经经过两次“捏柿”,柿子饼已稍微成型,大概再经过两次捏一下就成功了。 今年,雨水似乎比较少,一直没下什么雨,这也给赵兰的柿子饼,提供了好天气。柿子饼因此也没什么损耗。 等柿子饼晒干,还没有上霜,赵兰就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个,甜滋滋的,软软的,吃起来,跟印象中的一模一样的好吃。 于是,赵兰给每人拿了一个,赵菊知道是柿子做的,根本不想吃。她扭过头说:“姐,我不喜欢吃柿子。” 赵兰推销道:“这是柿子饼,跟柿子不是一个味。吃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赵菊一点也不相信:“姐,你别骗我了,柿子饼也是柿子做的,怎么可能不是一个味。糖冲成糖水,还不一样是甜的。我才不吃呢!” …… 赵兰推销了好久,她才给面子的接过柿子饼,小心的咬了一小口,生怕有毒药似的。吃了一口后,立马就爱上了,吃了停不下来,片刻,一个柿子饼就吃完了。她自己又跑到外面,拿了一个吃起来。 赵菊边吃边夸赞:“姐好好吃,你是不是放糖了?” 赵兰也美滋滋的吃着柿子饼,真美味,甜味正好,有些甜又不是太甜,正合适口感! “家里哪有糖!”赵兰白了她一眼说道。 赵沈氏点点头,家里的糖,上次的流水席都用光了,家里确实没有糖。赵沈氏没想到柿子晒干了,挺好吃的,就跟放了糖一样,甜滋滋。赵沈氏吃着柿子饼也夸赞道:“挺好吃。” “是不错吧!”赵兰得意的说,“娘!我想好了,这么多柿子饼,我们也吃不掉,不如卖掉些,也能赚点钱。” 赵菊听了不乐意了,嘟嘴说:“姐,又要卖掉啊!上次做的桃辅都卖了,害得我都没吃的了,怎么柿子饼也卖啊?” 第(1/3)页